全国客服电话 010-82411210
移动互联时代的中日之争开战:抢夺图形二维码专利技术制高点
移动互联时代的中日之争开战:抢夺图形二维码专利技术制高点

二维码作为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入口,已成为全球技术公司的必争之地。由于二维码在手机上网和移动支付中的基础性地位,不仅关系到整个移动互联产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其重要性不容小觑。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手机用户群,是二维码的最大用户市场,自然成为二维码技术巨头专利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嵌入图形的二维码因兼具视觉可识别和工具可识别的独特优势,被视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二维码。在这一核心领域,中国本土企业银河联动和日本电装波动的专利之战已经打响。 非常遗憾的是,原本抢占先机的银河联动,却因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应移动互联巨头腾讯的请求迅速作出的专利无效决定,反而陷入了被动局面。

银河联动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最早的二维码技术公司之一。在智能手机发明前,已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基于手机的二维码应用,与当时领先的日本市场几乎同步。在二维码技术应用的早期,银河联动申请了数十项二维码技术专利,并已获授权,其中数项专利技术,已经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应用。银河联动2006年申请的200610078994.4发明专利“一种二维码与标识的合成系统及方法”,正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微信二维码名片、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手机app中获得广泛应用。从时间上讲,银河联动在这项专利技术上领先日本电装波动公司(Denso Wave)7年。近年来,银河联动一直与中国工信部相关机构合作,推动图形二维码专利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二维码和移动互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日本电装波动公司是二维码的发明者,于1994年发明了QR码,其专利已于2014年到期失效。该公司于2012/2013年申请了一组二维码与图像合成的专利,一共5个专利,在全球有30多个专利申请,包括在中国的5个专利申请,已进入专利实审阶段,2017年1月,其一项核心专利已在日本获授权。银河联动的200610078994.4专利比日本电装波动公司的专利申请早7年,并已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获得授权,是日本这组专利的前置专利。对于公共二维码如QR码、DM码等国标二维码,日本电装波动绕不开银河联动的专利。这凸显中国在二维码核心专利领域初步建立起全球的领先地位和技术实力。

2016年腾讯公司发起对银河联动200610078994.4专利的无效请求,双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了口审辩论。口审后19天知识产权局就以不具备创造性为由,全部无效了其授权的银河联动的专利,而正常流程是口审后2-3个月做出判定。判定的依据,是一个之前日本人在美国申请的一维条码与标识合成的专利文献,两者的技术方案完全不同。作为发明者,我们无法接受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下,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将具有创造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专利技术以如此短的时间、如此牵强的理由完全否定!

为捍卫这一全球领先的专利技术,维护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我们已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期待并相信将会获得公平正义的判决。在此,我们也通过媒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隔空喊话:

1. 如果这个专利是腾讯的,你们会这么“高效”地把它无效掉吗?这里面有没有预置立场?

2. 日本电装波动公司是二维码发明者,他们在我们7年后基于我们的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发明,5个专利申请已经在你们那里实审,他们绕不开我们的专利,你们无效掉我们的专利,这对企业、产业和国家意味着什么?

3. 仅从技术角度看,一维条码与二维码是不同的技术,其插入标识的技术原理完全不同。日本电装波动公司相关专利2017年1月在日本得到授权,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图形二维码专利具有的创造性。而你们用一个一维条码的专利文献,如此干净利落地无效掉我们二维码专利的所有技术特征,你们是真不懂技术还是不在乎技术?

在二维码领域使用的绝大部分是日本的QR码。中国在二维码领域有分量的专利很少。而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轻率地放弃了中国在二维码核心技术领域仅存的领先优势和行业地位,拱手相让给国外二维码技术公司。

相关技术背景:

1. 日本电装波动公司与二维码:电装波动(Denso Wave)是世界500强,1949年从丰田分离,主要做汽车零部件。1994年发明了QR码,并拥有多项二维码专利。电装波动2013年这组二维码与图像合成专利申请,旨在将二维码与图像合成做成标准,并将现有二维码与“画框式二维码”融合,该组专利中提出了新的算法,以扩展二维码中图像的面积和形状

2. 日本电装波动作为二维码发明人,是二维码产业标准的制定者,行业地位举足轻重,拥有二维码领域多项核心专利和资深研发团队。他们看到二维码在互联网、O2O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从二维码图像合成入手,在全球做专利布局,中国、美国、欧洲是重点

3. 日本电装波动的二维码与图像合成专利组合于2012/2013年发起申请,并于2013年12月在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380073363.1,201380073366.5,201380073375.4,201380073379.2,201380073380.5

4. 从日本电装波动的这组专利申请文件中可看出,他们希望做一个QR码的升级版,以现有的QR码为基础,把图像更好地融入QR码,并进一步在插入的图像中做各种应用,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全息图、第二编码图等。我们的专利可以狙击这种融合,他们绕不开,这样他们的专利技术只能做成私有码,而不能与现有QR码融合,因为QR码及所有二维码与图像(标识)合成的发明专利在我们手上,即“一种二维码与标识的合成系统及方法”,专利号:200610078994.4。

日本电装波动以上专利的申请中,用大段篇幅及数个实施例描述用公共二维码(QR码、DM码)的技术方案,与我们的专利技术方案相似度很高,已经落入我们的专利保护范围。

我们的专利可很好狙击日本电装波动专利组合在中国的实施,从而为中国在二维码领域保住一块战略高地。

上一篇 下一篇